原標題:“茅臺教父”季克良:四次調整后白酒走得會更穩(wěn)健 2014年12月31日下午,現年75歲、陪伴國酒茅臺一起成長50年的季克良,出現在了紀念貴州茅臺酒榮獲巴拿馬金獎一百周年新品上市發(fā)布會現場。面對臺下年輕記者的提問,被稱為白酒界“三個火槍手”之一的季老脾氣不小,毫不留情地拒絕了幾個敏感的話題。 畢竟他早已淡出公司業(yè)務層面,目前只是茅臺集團的名譽董事長、技術顧問和董事。但作為”茅臺教父“,季克良總能在歷次行業(yè)調整中引領茅臺力挽狂瀾,化危為機。他認為,“經過四次大的調整后,茅臺今后走得會更好、更穩(wěn)、更長久”。 關于特制酒的那些事兒 記者:此次新品推出的背景是什么,有哪些亮點? 季克良: 1915年茅臺酒在巴拿馬獲得金獎,使茅臺酒成為世界三大名酒之一,飲水思源,正是一百年前茅臺在世博會上走出去才有茅臺的今天。因此,茅臺上下同心合力為紀念巴拿馬金獎特制的金獎百年大全套。 從瓶體設計來看,大全套就是一套藝術品——全套包含了歷屆世博館的建筑藝術,包含我國56個民族的吉祥元素,包含了茅臺百年來的歷史積淀。 此外,大全套所采用的酒體為100多種珍藏級陳年基酒調配而成,更史無前例地動用茅臺鎮(zhèn)廠之寶——80年陳年酒。 一套共計一百瓶,價格為100萬元,限量發(fā)售200套。 記者:您如何看待特制酒,未來能否成為茅臺的增長點? 季克良: 我要介紹一下茅臺的特制酒。過去我們也叫特許酒,特制酒也好特許酒也好,一般是存放時間比較長的茅臺酒勾兌而成,用于重大的場合還有重大的紀念事件。 改革開放以前,茅臺的特制酒和特許酒更多是用于重大的外交場合,比如說1972年美國總統(tǒng)尼克松訪華等,我們就是用存放時間比較長的茅臺酒專門為他們特制了酒。當時被稱為“尼克松酒”等。改革開放以后,茅臺的特制酒為國家的重大盛典特制。比如說香港回歸酒,澳門回歸酒,還有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酒還有上海世博會酒。 我認為定制酒也好,紀念酒也好,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,生活水平的提高,會不斷的增長的。舉個例子,過去我們有一個客戶,他的兒子考取了一所英國的大學,他說我要為兒子做一噸茅臺酒;后來他又想想,女兒八歲,不能厚此薄彼,也要給姑娘做些酒。所以,特制酒的這個面很寬。 追憶茅臺歲月 記者:季老,您從1964年畢業(yè)分配到茅臺酒廠,到現在已經50年了。茅臺今日的發(fā)展離不開您的貢獻,那么,在接下來的50年或100年,您對自己一手帶大的國酒茅臺有什么展望或期許? 季克良: 茅臺在過去的50年、100年,你們從公開信息也了解到了。我當時是從江蘇南通去的,看到茅臺當時的那個情況,心里真的非常涼。以前,光是到茅臺鎮(zhèn)就要花四天時間,出來到貴陽也要兩三天,交通非常不便。茅臺酒產量也很小,我去的時候是220多噸,300來號人,并且那個時候還在往外調員工。 后來我經常出差,出去后心情很高興。但是回來的時候,應該說走貴陽再往下走,越走越心涼。后來,一是靠全國各界人士對我們的支持,特別是媒體對我們的關心和支持,茅臺酒發(fā)生了很大的變化。 從1995年的開始,和過去就不大不一樣,交通、通訊都得到了很大改善,這個過程中廣大消費者對我們支持很大。 我一直相信企業(yè)的領導很重要,企業(yè)的員工很重要,各級黨委政府也很重要,但是最最重要的我認為是消費者,一個企業(yè)能不能生存,能不能發(fā)展,決定因素是消費者,他們是否購買你的產品。企業(yè)要做的就是要保證質量、價格要合理,要誠信。 所以一路走過來,這次已經是白酒行業(yè)第4次大的調整。 1989年我記得那時候也是出臺一個政策,名煙名酒不準上桌子,那個時候價格也不貴,幾十塊錢,五六十塊錢一瓶酒,動銷很慢,甚至是幾乎沒有人來買酒了。不過,那個時候很快就轉過來了,因為我們加強了宣傳。 第二次是1997年、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,企業(yè)里面瞬間就門可羅雀了,原來是車水馬龍,后來我們轉變觀念,圍繞市場轉;另外正好1995年做的釀酒1996年投向市場,1997年、1998年增長了50%。 2008年金融海嘯幾乎對我們沒有任何影響。 但2012年底以來的這次調整,茅臺受到了一些影響。不過,我感到通過這次調整,為茅臺的長遠發(fā)展提供很多經驗和教訓,為后面發(fā)展打下了堅實基礎。 前三次我都過來了,這次我雖然不當領導了,但是也參與其中,我相信今后茅臺會走得更好、更穩(wěn)、更長久。 對白酒信心仍在。 記者:茅臺在此輪行業(yè)調整中受到了哪些影響,行業(yè)接下來會有哪些變化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