黎族山蘭節(jié),海南節(jié)慶,活動策劃
說起海南各市縣的名稱,東方市無疑其中最令人詫異的,明明地理位置在海南的西邊,卻叫“東方”。原來,在東方市東部山區(qū)的東河鎮(zhèn),有三個黎族村落———東方村、中方村(古鎮(zhèn)州就在其附近)和西方村,“方”在當(dāng)?shù)乩枵Z中是“村”的意思。1952年,東方(小)縣成立時,縣城設(shè)在東方鎮(zhèn)(今東河鎮(zhèn))的東方村附近,縣名正是因“東方村”而得名。
在海南,東方的方言最為復(fù)雜。閩南語系分布在海南,各市縣的人口音各異,但基本能相通,同一市縣操講海南話的人群口音相差無幾,話一出口,大致能判斷你是哪地的人。
就海南話而言,??谠挐幔牟捥?,定安話軟,三亞話沉,瓊海話婉轉(zhuǎn),澄邁話起伏,萬寧話粗獷,樂東話則如快板……各有特色。但東方卻例外,因為它沒有共同的方言,沒有一種所謂的“東方話”,東方的方言之多口音之異堪稱南腔北調(diào)。
東方的方言有海南話、黎話、苗話、哥隆話、軍話、儋州話,還有鮮為人知的附馬話和那斗話,集中了如此之多的方言,也讓東方市成為海南風(fēng)情獨特的市縣之一。
哥隆文化令東方獨樹一幟,婚慶活動風(fēng)情獨具
哥隆人是以漢族為主多民族融合的混合體,主要居住在昌化江下游兩岸的昌江東方二縣市境內(nèi),哥隆人歷史悠久,風(fēng)俗獨特。
哥隆人所說的哥隆話也有別于海南本土方言,哥隆話的來源,說法較多,比較一致的看法認為哥隆話是一種兼含漢語、苗語、黎語、越南語等成分的特殊語言,在古代由于戰(zhàn)爭的原因,一批漢族軍士漂流到海南島昌化江入口處一帶定居,后來不斷地有從中原地區(qū)逃難的難民,落魄的官員,婚禮。
婚事:經(jīng)選定的黃道吉日到來的那天,男方家要給女方家送去一石米和兩壇酒。接到男方家送來的禮物后女方家即刻操婚事。而男方家則要到第二天才舉辦婚事。
迎新過程:哥隆人迎接新娘比較有趣。迎親的隊伍由車輿、吹打樂隊和親郎的朋友組成。車輿一般是較新的牛車,車頂用紅色毯子制成拱狀。車門題有賀詞。有趣的是,只有負責(zé)接親的媒婆一人才可以坐在車,其他人只能步行。迎親的隊伍到了新娘家后,媒婆先進入新娘的閨房中,將新郎的“彩禮”交給新娘的母親。稍后,親屬在媒婆的帶領(lǐng)下將梳妝好的新娘扶出閨房,此時女方的親人已將事先準(zhǔn)備好的毛巾發(fā)給親友。接著就是進入哭嫁階段了。
哭嫁:哭嫁的過程:首先要進行禮拜儀式。禮拜儀式為:一拜祖宗“神牌”,二拜祖父母,三拜爹娘。三拜之后,新娘便拿著自織的花巾,開始依次向長輩哭嫁,哭嫁時所說的內(nèi)容多是自己編的,多為感激父母養(yǎng)育之恩情、表孝心之類的話,借以表達自己對娘家的養(yǎng)育之恩和惜別之情。出門時辰一到,新娘上車后還要繼續(xù)到車后屋屈出身來哭嫁,以表達起戀家之情。迎親車輿出娘家門,新娘的兄長故做拖住車輛不讓離開,口中念有一些希望妹妹早日回家探親的話,表達他們對妹妹的惜別之情。
婚禮:新娘上車后,還有媒婆、新娘的伯母或嬸嬸及一兩位好友在車頭坐陪,其他迎親的人和送親的人只能隨隊而行。迎親隊伍一路上敲鑼、打鼓、吃嗩吶、放鞭炮、唱山歌婚嫁調(diào),場面很是熱鬧。當(dāng)迎親隊伍回到新郎家庭院門口時,便稍做停頓,由“道公”前來對著車輿致祝詞,祝詞一般是希望新婚夫婦和睦恩愛,白頭偕老之類的話。隨后,新娘在媒婆等人的陪同下直入堂屋,進行禮拜儀式。禮拜分三次跪拜,一拜祖宗、二拜祖父母、三拜父母,接著新郎新娘牽手向天發(fā)誓。發(fā)誓完畢,新郎便忙著為賀喜的親友洗碗筷、擦桌子,以示勤快,博眾人歡心。至此,婚禮暫告一段落。
|